Linux的文件系统层次结构

对于任何一种操作系统,文件系统都是其最为重要之一环,Linux也不例外。

对于使用惯了Windows的人来说,Linux的文件系统可能也是最难以理解的部分之一了,所以今天要重点讲一下。

那么什么是文件系统呢?简单来说,你有一块硬盘,并通过操作系统去使用它,那么操作系统会在逻辑层面上用一种固定的方式去在这块硬盘上组织数据。之所以说是逻辑层面的东西是因为文件系统这一层与具体如何操作硬盘的驱动程序层是分开的。也就是说,文件系统的实现代码关心的是数据如何组织起来,是逻辑层面的;而驱动程序关心的是如何将每一字节的数据存到硬盘的某一个位置。这种逻辑上的组织方式就是文件系统了。

换言之,文件系统就是一种在存储设备上(譬如硬盘)存储与读取解析数据的协议。

拿我们熟悉的Windows来说吧,Windows的文件系统很简单,将硬盘分为几个分区,分别标上C,D,E等英文字母作为它的标示。其中A,B分给软驱,现在已经不常见了;光盘也标上一个字母;如果你插入了一些即插即用的存储设备,比如U盘,移动硬盘等,也会为它们每一个分区标上一个英文字母。然后每一个分区都采取阶层式树状目录结构,,也就是一个文件夹下面套一个文件夹,看起来像一棵树一样。

然后我们要储存一个名为1.txt的文件在C盘下,Windows就用固定的方式在C盘下建立一个名为1.txt的文件,并将数据存储在硬盘上,还给它分配一个唯一的绝对路径,方便文件的存取,这个路径就是C:1.txt了。

这个就是Windows的文件系统了。也就是Windows组织文件的方式。

这样应该就能理解文件系统是什么了。

那么接下来讲Linux的文件系统了。

下面就是Linux文件系统完整的体系结构,我先不做解释,大家也不用懂,因为我今天基本只讲用户那一层的东东。

首先呢,介绍几个术语,也是概念。

目录,是类UNIX操作系统和DOS下的术语,也就是Windows里的文件夹。

挂载,在Linux下面将一个文件系统和一个存储设备关联起来叫做挂载。

块设备,就是以块(比如磁盘扇区)为单位收发数据的设备,它们支持缓存和随机读取,比如硬盘,CD等等。

介绍完术语接下来是详细讲解。

首先Linux也采用的是阶层式树状目录结构(别以为树状目录结构是天经地义的,这个是UNIX的发明,UNIX同时代或者稍后一点的操作系统都是没有目录概念的,所有文件放在一起,包括在DOS之前统治PC的CP/M操作系统)。

但是Linux和Windows不一样,它有一个VFS也就是虚拟文件系统(Virtual File System),再上一张图里面有一个节点缓存和目录缓存,就是VFS的一部分了。为什么说是虚拟文件系统呢?这点就和Windows大不一样了。Windows是将目录结构完完全全存储在硬盘上的,读取的时候从硬盘读取,修改的时候直接修改硬盘。而Linux不一样,它有一个虚拟的目录表,其中一部分是存储在硬盘上的,一部分储存在内存里,为什么要这样,我接下来会讲。

Linux文件系统的最上层是 / ,被称为根目录,也就是一个目录树的树根。然后其下可以建立其它的目录。

与Windows不同,Linux有严格的目录使用规定,不同目录用来干不同的事。而Windows其实也有,都在C盘里,只不过都一切帮你包办了…………

接下来介绍每个目录的作用,大家可以和自己的Linux对照一下。

/ :不用说了,根目录,所有目录的起点。
/bin :binary的缩写,顾名思义了,也就是存放二进制文件的地方,一般放一些所有用户都用的,不影响系统的基本程序,也就是基础系统的基础命令。
/boot :这个意义更明显了,就是存放引导文件的地方。还有GRUB和LILO(都是Linux的启动管理器)也放在这。
/dev :设备文件的目录。
/etc :放系统配置文件的地方。
/home :普通用户的目录,一般没有特殊情况会在这个目录下建立一个以用户名为名字的目录,普通用户只能操作这个目录的东西,系统目录只有root能够操作。
/lib :library的缩写,存放库文件,也就是一系列的函数库。
/mnt :挂载文件系统的地方,一般会建立一个子目录(Fedora发行版使用的是/media)
/opt :optional的缩写,表示可以选择,有些自定义软件包会安装在这,供较大而且固定的应用程序存放文件。
/proc :procedure的缩写,存放进程信息,硬件信息,内核信息的地方。
/root :root用户的主目录。
/sbin :大多数系统管理程序的存放地,一般只有root用户才能执行(shutdown就在这下面,普通用户的PATH环境变量可能不包括这个目录)。
/tmp :存放临时文件的地方,还有Slackware的SlackBuild会使用这个目录。
/usr :存放程序的目录,一般存放非系统应用程序,在这下面也有etc等子目录存放普通应用程序的配置文件。user的缩写,就是存放用户后来安装的程序的地方了。一般系统安装后安装的软件都在这。
/var :一个经常变动的目录,作用很多,一时也讲不清楚了…………

解释了各个目录的作用后,就要讲解普通人最难以理解也是Linux最具有魅力的东西了,那就是VFS。

看了那么多讲解,细心一点的人可能会问,Linux是不是不分区的啊?

乍看是的,所有的东西都放在根目录底下。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所有的类UNIX操作系统都使用这种VFS的机制。

我之前介绍过一个术语,挂载,将一个文件系统和一个存储设备关联起来。Linux是使用挂载的。也就是你可以将硬盘上的任何一个分区挂载到Linux的任何一个目录上,然后就可以通过那个目录访问这个设备了。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UNIX有一个统一性思想:一切皆文件(包括目录,也是一种特殊的文件)。

Linux将整个文件系统树存储在内存里,就是那个目录缓存。挂载就是将这个文件系统树上的一个目录与一个设备连接起来。要知道,/ 、/dev、/proc、都不是硬盘上实际存在的目录,而是Linux在内存中虚构出来的,所以叫做虚拟文件系统。

Linux将一切的硬件都化为一个文件存储在/dev目录中。比如说你的IDE硬盘以hda,hdb等名字储存,SATA硬盘则以sda,sdb等名字存储,终端设备(可以理解为屏幕)以tty这个名字存储,甚至打印机、网卡等一切的硬件设备都会在/dev中有一个对应的文件。

然后对于一个硬盘上的分区,比如sda这块硬盘的分区,Linux会将每一个分区给一个数字标示,比如第一个分区叫sda1,第二个是sda2…………依次类推。你要使用这个分区了就将sda1与一个目录对应起来,将sda2与另一个目录对应起来。比如说我将/dev/sda1挂载到/mnt/win7上,那么你就可以通过访问/mnt/win7来访问这个分区的数据了,非常方便。

现在许多Linux的发行版都会提供自动挂载,不用我们手动挂载Windows的分区了。

那么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就在于用户不用关心设备层面的具体操作就可以使用相应的硬件了。

比如我们在Linux使用C编程,通常会使用Linux的系统调用。举例说,有一个系统调用叫write,顾名思义,功能就是写入。它可以将数据写入一个已经打开的文件。如果是普通的文件可以理解,那如果打印机也是一个文件呢?你用write向对应打印机的那个文件写入数据,不就是在打印机上打印了吗?同理,你向一个代表屏幕的文件写入数据,不就代表在屏幕上输出了吗?

好了,点到为止。

通过这种手段,所有的硬件对于用户而言都可以看成文件,那我们就可以用同一种手段去操纵它。不然,想使用打印机了,打印机有它的读写方式;想读写屏幕了,屏幕又有它的读写方式;想读写硬盘了,硬盘又有它的读写方式…………你要记住多少才够呢?

这样,一切的硬件都简化为文件了,只要你装了驱动程序,你不用关心如何去操作硬件了,所有的硬件都可以使用标准的系统调用解决,这不是很easy,很happy的事吗?

还有那个/proc目录,这也不是实际存储在硬盘上的,而是存储在内存里的。它将所有的硬件信息,进程信息,内核信息都转变为普通的文本文件,这样我们可以毫无障碍地去了解这些信息,因为它们都是普通的文本文件啊。

比如说你想要知道一个进程的信息只要读取相关的文件就可以了,不是很简单吗?

这样你在编程的时候,怎么了解硬件信息呢?不用去记那种又艰涩又长的API只要用read系统调用读取/proc目录下的信息就可以了,不是很简单吗?

所以,Linux也是一个开发者友好型的系统啊。当你熟悉了之后,就会对Windows下的编程方式深恶痛疾了。

这就是我上一节提到的UNIX的KISS准则的一个体现啊。

好了,当你在这里有了顿悟,那么你就理解了Linux的文件系统了。

记住,Linux(其实是UNIX)的一个统一性原理————一切皆文件。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Linux的文件系统看起来很复杂,其实不然。Linux有一切皆文件的统一性原理,当你懂得了之后,你会发现Linux的文件系统其实比Windows不知道简洁到哪里去了————因为在Linux中一切都是文件,没有任何的特例,不用记住任何例外的东西,而Windows则处处是特例啊。

要知道,大家之所以认为Windows简单是因为习惯于Windows了,而其实Linux是更简单的!

Hotmail告别式:16年的品牌终消失

互联网时代,新旧代谢总是来得这么突然。如今,Outlook来了,而生存了16年的Hotmail即将消亡。现在,一切关于Hotmail的入门、进阶和高级教程都没有用了。7月31日,美国当地时间上午8点,习惯于登录Hotmail的用户发现自己被转到了一个新的页面上,Outlook上线了。

但直到下午,Sabeer Bhatia才知道这个消息。他已经在自己硅谷山景城的办公室里工作了将近一天时间。“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了Outlook.com,并且用原先的Hotmail ID登录。”他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说。

印裔人士Sabeer Bhatia是Hotmail的创始人之一。1997年,他和另一位创始人Jack Smith一起把Hotmail卖给了微软,售价是4亿美元。

现在的Outlook与他卖给微软时的Hotmail风格早已经截然不同,界面看起来更简洁,支持用户在免下载的情况下修改Office文档,并可在线使用微软的互联网产品,比如直接通过Skype进行视频或者在线通话。不仅如此,Outlook还能与Facebook、Twitter、LinkedIn等等社交网络账户关联,并推送好友的最新动态,甚至可以通过Facebook插件和好友在线聊天—就像个社交网络的聚合体。

微软并没有费心把这个消息告诉被称为“Hotmail之父”的Bhatia。

新Outlook的团队采用了一个亲民的办法散布消息:在Reddit上开了个帖子—Reddit是美国最大的网上社区,受欢迎程度已超过了 Digg—看起来,微软的确朝着社交更进了一步。员工们在帖子中列举了新平台的优点,甚至给出了“为什么要从Gmail搬过来”的理由。

微软把Outlook描述为更现代的邮箱,“Gmail已经8年了,我们觉得是时候来点新东西了。”在认为它比Gmail强大的理由中,微软提到了它具备的平台特性,能融合进各种各样的功能,还特地提到了用户的隐私,“我们不会扫描你邮件的数据以推送显示广告,你绝不会在阅读朋友或者家人邮件时看到广告。”这话显然是冲着谷歌说的。

除此之外,Outlook团队还去Twitter开了个账户,把全体员工兴高采烈地在Reddit答题的现场照片贴了上去。

一天内,这个帖子就收到了上千条的回复。但是,很多人还是注意到Outlook小组那句“我们收到了你的反馈”的话泛着官僚气。“微软总是不能在合适的时机发布合适的功能,他们似乎搞不清楚互联网产品需要快速迭代的特性,也没有根据反馈灵活变通的能力。”一位自称在软件公司工作的人留言说。

尽管如此,Outlooker还是铺天盖地地出现了。上线短短6个小时之后,微软就在官方Twitter上宣布:Outlook新注册用户突破了 100万。在新的Outlook中,用户可以用原来的Hotmail账户登录,也能注册新的邮箱地址。没用多久,Outlook的速度和流畅性就得到了使用者们的验证,能够直接在邮箱内发布Twitter的消息也似乎给了中国用户一个惊喜。但IMAP(互联网邮件访问协议)功能的缺失遭到了指责,因为用户将无法使邮件服务器和客户端上的操作同步。

麻烦还挺多的。升级之后的用户发现原来MSN上的联系人都不见了—几个小时之后他们才被同步到新的账号。但这段时间足以激怒数以万计的试用者,甚至有人在网上放出了怎样从Outlook转回原有账号的攻略。

但Bhatia觉得新的界面看起来好极了。微软也觉得自己做得不赖。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微软公司称:“新的Outlook.com虽然还只是预览版,只露了冰山一角,但已经很棒,已经展现出现代电子邮件服务的最新体验。”

在差不多两个月前,这家公司就已经在测试人们的反应。6月,微软就神秘地透露,自己正在重新设计Hotmail的邮件平台,图片已经在网站上公布。但那个时候,他们还将它称呼为“新的Hotmail页面”,而主界面里却写着欢迎来到“Newmail”。

在科技博客上,很多人对这个Newmail不以为然。同时是谷歌和微软的反对者的Greg Giles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看上去就像Gmail一样乏味和平淡。”

很少有人把Hotmail的种种异常与真正的告别联系起来。就在Outlook发布的前一天,还有很多用户在Twitter上抱怨无法登录自己的Hotmail账户,速度太慢,页面中还会出现乱码。

现在看起来,这些插曲反而衬托了新Outlook的好处。

《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试用一周的感受,作者建议:“如果你受不了杂乱的收件箱,想要一个更好的整理邮件的方法,或想要更便捷地分享照片和文件,那么选择Outlook.com肯定没错。”

Outlook发布两天后,微软公司Windows事业部总经理Brian Hall通过Skype接受了ZDNet的采访,他说:“我们对Outlook.com很有信心,因为它是以Hotmail邮件服务为基础的一次飞跃。”

就在一年前,微软还没有表露出任何要让Hotmail退役的意图。Hotmail项目组一直在挖对手的墙角。网页上,微软的广告词是“每一天都有人从雅虎邮箱搬到Hotmail”,下面还用一个计数器来显示到底有多少人已经搬家,现在的数字是6380万。但其实在那个时候,微软已经开始准备放弃 Hotmail了。

Hotmail曾经是一个很激动人心的产品。1997年,微软买下Hotmail后来被证明是一个明智而关键的决策。

当年,Jack Smith和Sabeer Bhatia都还是从苹果离职的毛头小子。两人最开始的项目名为JavaSoft,是一个基于网页的个人数据库。但很快他们就体会到了创业的残酷和挫折—两人所在公司的防火墙阻止任何人访问私人邮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想出了一个新的点子:为什么不做一个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页访问的电子邮箱?1996年,世界上第一个免费网页邮箱诞生了,它让用户方便地注册账号,并可以在任意一台电脑登录使用。

当Bhatia起草商业计划书的时候,他尝试了各种以mail结尾的名字。最后他选择了Hotmail,因为Hotmail一词中包含了 “HTML”—这是编写网页的语言。20个月之后,Bhatia接到了微软的电话:“Wow,你们真的有850万用户?这可真是个大数。”然后,他们见到了比尔·盖茨。

更名为MSN Hotmail的邮件服务一年后为微软带去了千万量级的用户。在售出Hotmail之后两位创始人分道扬镳。2008年Bhatia在山景城又创立了一家名为Sabse的公司,提供基于云端的语音会议和传真服务;而Smith则从2011年开始担任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公司Proximex的CEO。

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一个免费的邮箱对于互联网用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创始人Jack Smith透露,在那个时期,作为全球第一款免费邮箱产品,Hotmail当时几乎取得了互联网全部流量的一半。在微软决定收购它的那一年,Hotmail的用户已接近千万,而微软MSN的用户数量才250万。微软对Hotmail的收购抢占了先机,并借此彻底打败了网景(Netscape)。

不过,在后续的竞争当中,微软由于互联网整体战略决策失误,在Hotmail上也走过许多弯路,先是从Hotmail到MSN Hotmail,再并入Windows Live,后来又因为互联网战略的摇摆,这个品牌也在不断地更名中变得混乱。

微软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其实,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对Hotmail做了很多改进,包括如何让用户更高效地处理邮件,并与垃圾邮件和灰色邮件不断做斗争。”

但这并没有阻止Hotmail市场份额的下滑。根据调研公司ComScore的数据,Hotmail虽然还占据着最高的市场份额,但过去一年全球用户数已下降4%。Gmail的份额虽不及Hotmail及Yahoo!mail,但它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Gmail的思路是成为无缝整合谷歌所有服务的钥匙,它的用户数也借此增加了17%。

不过,腾讯副总裁、腾讯广州研发部总经理张小龙认为,“邮箱是否应该成为一个聚合平台,有待观察。”

他在15年前发明了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Foxmail,在2000年以12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博大并担任管理层,5年后又随着腾讯的收购而全面接管QQ邮箱团队,并创造了移动端的热门产品微信。他认为在宽带时代,邮箱适合以云存储的方式来存储邮件,并以页面呈现,比当年流行的邮件客户端软件更方便。同时,他认为,移动终端会成为未来邮件处理的主要设备。

微软用Outlook取代Hotmail,目的之一就是想让这项服务与移动设备得到充分兼容。“这是基于Windows 8系统级别的整合。例如把Microsoft Account与新浪微博连接后,联系人的更新会与Windows 8、Windows Phone都进行同步,而不仅仅是Outlook.com。”Brian Hall说道。

Outlook和Windows 8采用了类似的UI设计风格—过去它被称为Metro,但由于商标争议而被改为了一个绕口的名称“Windows 8 Style UI”。

Outlook或许是第一款将要被冠以Windows 8 Style UI的产品。微软在下一代视窗产品Windows 8身上下了很大赌注,而在距离它正式发布只有3个月之际,借着Hotmail退役的大消息放出Outlook,多少有点别有用心的味道—顺便为 Windows 8的上市做了预热。用户们对Outlook新UI的反响还不错,甚至有人说因此更期待微软的新操作系统了。

作为一家以软件为赢利模式的商业公司,微软在互联网领域一直没能找准方向。今年7月,微软上市26年首次遭遇季度亏损,主要是受到它在2007年斥资63亿美元收购的网络广告公司aQuantive亏损的影响,谷歌也在2007年同一时期收购了同一性质的公司DoubleClick,它却为后者带去了丰厚的利润。去年,谷歌的广告收入额是365亿美元。2011财年,微软在互联网市场的收入仅为25亿美元。

即将上市的Windows 8中,微软投入数十亿美元建立的品牌Windows Live也将不复存在。一批Windows Live服务在新的操作系统中将被称为“应用”。微软的付费搜索平台毫无起色,MSN的市场份额已经连续数年下滑;2011年3月,微软甚至关闭了拥有3000万用户的博客服务Live Spaces。

现在,微软找到的突破点是邮箱。微软Windows Live部门的主管Chris Jones称:“我们认为是时候扩大电邮服务的边界了。我们开发了新的电邮服务,将为用户提供现代感的体验。”

看起来微软又做了一个功能大而全的互联网产品。但它从Hotmail到Outlook,微软在邮箱服务上的改进并没有从本质上超越谷歌,后者先于它所做的一些决策已使其成为微软在此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

Bhatia目前还在用Hotmail。对他来说,“Hotmail还是老样子”,但同时,他也有拥有Gmail帐号。

竞争者通过迅速迭代让产品成熟。就在Outlook上线的同一天,谷歌宣布Gmail新增群组视频聊天功能Google+ Hangout。新功能允许多名用户共同观看YouTube视频,协作处理Google文档,并在各自的屏幕上分享。

对于Hotmail的创始人Bhatia和Smith来说,这或许也是最后的告别仪式。

Bhatia没有为之失落,但Hotmail的离去却让其他人有些伤感,包括微软也是,毕竟“Hotmail是一个存在了将近16年的品牌”。

随着Hotmail的告别,人们又想起两位创始人来。从Outlook上线第二天开始,Bhatia就在慢慢回复各种记者来信,直到1周后也没有回完。

“Hotmail的名字仍然会被保留,你可以通过Hotmail账号联系上我,它只是同样支持Outlook平台而已。”在Bhatia看来,谷歌为邮箱服务带来了新的规则,而微软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以升级和重建品牌。他一点也不讨厌这个改变,“事实上我很欢迎”。

对于用户来说更是如此。8月5日,一位用户在他的博客上写道“在发现Outlook.com取代Hotmail之后,我注册了三个Outlook的邮箱地址,却没有将Hotmail的地址升级。我相信微软不会彻底废除这些地址,所以我会留住它,留住这个超过10年历史的邮件地址,也是留住一段记忆。”

大概是为了安慰所有人,微软表示:“我们没有放弃Hotmail。对于Hotmail邮箱服务,它并没有消失或者说告别,它却是在不断进步,是一个‘升级’的过程,升级到了一个更优秀,更棒的邮箱服务。”

但每个人心里都明白,Hotmail及其代表的互联网时代已经永远地逝去了

Windows 8 vs Windows 7性能测试

微软今天面向MSDN和TechNet订阅用户公开提供了Windows 8正式版的下载,自8月1日完成RTM版之后,网上也泄漏了Windows 8各个版本,如今距离公开发售也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TechSpot进行了多项测试,对比了Windows 8与Windows 7在开机、关机、文件拷贝、编码、浏览器、游戏以及其它基准方面的表现,下面一起来看看测试结果:

测试平台:

Intel Core i7-3960X处理器、16GB DDR3-1866内存、GeForce GTX 670显卡、Asrock X79 Extreme11主板、Samsung Spinpoint F1 1TB硬盘。另外在进行AS SSD基准测试和Windows资源管理器测试时,平台选用了Kingston SSDNow V+ 200 256GB SSD。

开机:

使用三星Spinpoint F1 1TB硬盘时,Windows 8启动时间比Windows 7减少了33%,Windows 7开机需要27秒,而Windows 8仅需18秒。如果使用SSD固态硬盘,Windows 8的启动时间会更短。

关机:

与开机效果一样,Windows 8在关机时也表现的不错,仅花费了8秒,而Windows 7需要12秒。

 

3Dmark 11:

3Dmark 11主要用来测试3D图形效果,显卡驱动在这里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这项测试中,Windows 8与Windows 7成绩相近,不过Windows 7更快些。

 

PCmark 7:

多媒体性能据说是Windows 8的另一个长项,此次PCmark 7的测试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相比Windows 7,Windows 8的成绩提高了9%。

 

Mozilla Kraken:

使用Mozilla的Kraken基准来测试Windows 8的IE10与Windows 7的IE9性能,如图所示,桌面版IE10与Windows 7 IE9性能相近,Metro版IE10的性能则有3%的提升。

 

Google V8:

Google V8是另一个比较权威的浏览器测试基准,测试结果同样表明,Windows 8中的桌面版IE10与Windows 7的IE9表现相近。但是,Metro版IE10反而更慢,表现不如桌面版IE10。

 

x264 HD:

PCmark 7测试中,Windows 8在多媒体性能方面比Windows 7表现好,这一点在x264 HD基准5.0测试中得到证实。Windows 8在第一次通过测试时的成绩比Windows 7高出6%。

 

HandBrake:

在HandBrake测试中,尽管两者的差距很小,但是Windows 8还是1.5%的优势。

 

 

微软Excel:

在Excel MonteCarlo测试中,Windows 8采用的Office 2013比Windows 7的Office 2010快10%。

 

AS SDD基准测试:

AS SDD基准是用来测试Kingston SSDNow V+ 200 256GB SSD的性能,从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Windows 8和Windows 7在顺序读写性能上十分接近。

 

在ISO基准测试中,Windows 7比Windows 8快9%。

 

Windows资源管理器:

Windows 8采用了全新的文件传输界面,能够更准确地提供传输速度和预计完成时间。Windows 8还在一个窗口中显示多个文件传输进程,从用户体验来看,Windows 8改进很多。但是,从性能上看,无论是拷贝单个大文件还是多个大文件,Windows 8的表现都没有出彩。
大文件拷贝

在拷贝数量较大的小文件时,Windows 8和Windows 7的表现还是接近。
多个小文件

游戏:

从《正当防卫2》、《Hard Reset》、《战地3》三款游戏的测试结果来看,正如之前的3Dmark测试成绩,Windows 8和Windows 7不分伯仲,硬要分出个高下的话,Windows 7的表现还稍微好些。

 

低配测试平台成绩:

TechSpot还选择了低配测试平台重复进行了一些测试项目,该平台采用AMD Athlon II X4 645处理器、4GB内存、Radeon HD 6570显卡。

在高配平台上,Windows 8 Excel 2012比Windows 7 Excel 2010快10%,在低配平台上,Windows 8的表现更突出,比Windows 7快15%。

 

高配平台上,x264 HD基准5.0测试中,Windows 8在第一次通过测试时的成绩比Windows 7高出6%;在低配平台上,Windows 8比Windows 7提升9%。

 

低配平台的3Dmark 11测试中,Windows 8与Windows 7成绩仍然相近,Windows 8稍有逊色。

 

PCmark 7测试中,Core i7平台上Windows 8比Windows 7的得分高出9%;低配平台上,Windows 8比Windows 7高出10%。

 

在低配平台上,Windows 7与Windows 8的表现仍然没有差别。

 

结语:

通常来说,Windows新系统发布后都会有一个过渡期,之后才能完全在性能上超过自己的前辈,例如Windows XP和Windows Vista。如今,Windows 8已经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Windows 7,这一点还是值得大家欣慰的。

从测试结果来看,Windows 8在开机、关机性能上明显提升,毫无疑问,随着笔记本和平板机的普及,微软在这方面倾注了心血。Windows 8另一个显著提升的方面是多媒体性能,这一点在PCmark 7、x264 HD Benchmark 5.0和HandBrake编码测试中都得到了证实。

在其它项目的测试中,Windows 8并没有与Windows 7拉开距离。不过从性能角度来看,Windows 8一开始就稳扎稳打,虽然仅在部分领域比Windows 7速度快,但是我们仍然很高兴看到它并不逊色于Windows 7。

LNMP常见问题(FAQ)

常见问题(FAQ)

  • 我们为什么需要采用LNMP架构?

    原因不在重复,请看:关于

  • LNMP一键安装包支持哪些Linux发行版?

    目前支持CentOS(RadHat)、Debian、Ubuntu。

  • MySQL的root默认密码是什么?

    如果安装时不输入直接回车,密码为root,否则为你输入的密码。

  • 开始安装LNMP时,提示error: package httpd is not installed , error: package php is not installed ,error: package mysql is not installed

    这个不是错误信息,这个是检查系统环境,将原系统中的php、apache、mysql删除,请不必在意这个问题。

  • 安装LNMP时,停在 make[3]: Leaving directory `/root/lnmp0.4-full/mysql-5.1.44/mysql-test 不动。

    答:MySQL编译测试mysql,这个地方会消耗的时间比较长,多等一下就可以了。

  • 安装时经常掉线怎么办?

    请参照此教程:http://www.vpser.net/manage/run-screen-lnmp.html

  • 安装完LNMP后出现502 Bad Gateway

    解决方法:http://bbs.vpser.net/thread-1144-1-1.html

  • 安装完LNMP后,直接访问IP显示403 Forbidden

    安装完成后域名/home/wwwroot/下面没有index文件,所以直接访问IP会显示403 Forbidden。

  • LNMP如何删除已添加的域名?

    解决方法:http://bbs.vpser.net/thread-1978-1-1.html

  • 如何修改安装LNMP时输入的域名?

    修改方法:编辑/usr/local/nginx/conf/nginx.conf 查找安装时输入的域名,修改为你想设置的域名,保存,执行:/usr/local/nginx/sbin/nginx -s reload 重启即可。

  • 如果忘记MySQL root密码,如何重设密码?

    执行如下命令:wget http://soft.vpser.net/lnmp/ext/reset-mysql-root-password.phps;php reset-mysql-root-password.phps 新密码

  • 如何给php安装自己需要的模块?

    解决方法:http://www.vpser.net/manage/lnmp-php-install-ext.html

  • 如何添加404错误页面?

    解决方法:http://bbs.vpser.net/thread-2175-1-1.html

  • 安装完LNMP后,安装Pureftpd出现:configure: error: Your MySQL client libraries aren’t properly installed

    解决方法:http://bbs.vpser.net/thread-1367-1-7.html

  • 安装完Pureftpd,用创建的ftp帐号链接显示530验证错误。

    解决方法:530 验证错误应该是mysql链接信息错误引起的,检查一下/usr/local/pureftpd/pureftpd-mysql.conf  和/home/wwwroot/ftp/config.php 中的mysql链接信息和mysql数据库中的信息是否一致。

  • MySQL启动错误:[Warning] ‘–skip-locking’ is deprecated and will be removed in a future release. Please use ‘–skip-external-locking’ instead.

    解决方法:http://bbs.vpser.net/thread-1844-1-1.html

  • ZendOptimizer.so:connot restore segment prot after reloc: Permission denied 错误。

    解决方法:http://bbs.vpser.net/thread-1143-1-1.html

  • 如何开启IMAP模块?

    解决方法:http://bbs.vpser.net/thread-1150-1-1.html

  • IPv6服务器环境下lnmp的设置及注意事项

    请参考:http://www.vpser.net/build/nginx-lnmp-ipv6.html

  • 如何升级Nginx版本?

    请参考:http://www.vpser.net/build/lnmp-auto-upgrade-nginx-to-any-version.html

  • 如何升级PHP版本?

    请参考:http://www.vpser.net/manage/lnmp-upgrade-php-script.html

  • 安装好后,端口正常,Ping正常,但是无法通过IP或域名访问网站

    解决方法:一般都是因为iptables引起的,可以通过yum或apt-get删除iptables,或/etc/init.d/iptables stop 停止iptables。如果想保留iptables可以按这个教程添加上80端口。

  • LNMPA中如何添加伪静态?

    直接将Apache的伪静态文件.htaccess放在网站目录下即可。

  • 升级到LNMPA后,访问http://域名/ftp/这个ftp管理界面出现504错误?

    解决方法:http://bbs.vpser.net/thread-2763-1-1.html

  • 如何修改Pureftpd管理界面的登录密码?

    解决方法:http://bbs.vpser.net/thread-2038-1-1.html

  • Pureftpd目录的文件数限制如何解除?

    解决方法:http://bbs.vpser.net/thread-3509-1-2.html

  • 安装eaccelerator时,eaccelerator官方下载地址返回404?

    解决方法:eaccelerator官方下载地址貌似失效,从http://soft.vpser.net/web/eaccelerator/ 获取你需要的eaccelerator地址。

  • 如何确认Memcached已经安装成功?

    解决方法:http://bbs.vpser.net/thread-6203-1-1.html

  • 升级到PHP 5.3.* 版本后为什么探针显示不支持Zend Optimizer了?

    答:PHP 5.3.* 之后的版本里Zend Optimizer已经改名为Zend Guard Loader,虽然探针无法查到,可以在phpinfo里看到,需要Zend Optimizer的程序也是可以正常运行的,不需要担心。

  • 安装好LNMP后,如何更改网站的存放目录和MySQL的数据库存放目录?

    网站存放目录的更改只需要修改对应虚拟主机的配置文件,将里面的root 后的目录改成新的目录,然后执行:cp -a 老目录 新目录,chown www:www -R 新目录。 MySQL目录的更改,首先需要停掉mysql服务器/etc/init.d/mysql stop,下面新目录以/data/mysql/ 为例,然后cp -R /usr/local/mysql/var/* /data/mysql/,再chown mysql:mysql -R /data/mysql/ 下面再修改/etc/my.cnf ,查找[mysqld] ,在下面加入datadir = /data/mysql/ 保存,启动mysql。

  • LNMP 0.9禁用了部分存在危险的PHP函数,我想开启,怎么操作?

    答:修改/usr/local/php/etc/php.ini 查找disable_functions 将后面要使用的函数删掉,保存,然后执行:/etc/init.d/php-fpm restart 重启后即可。

  • LNMP 0.9 DiscuzX 通信失败或通过Socket连接SMTP无法发送邮件或wordpress Akismet 无法工作问题的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http://bbs.vpser.net/thread-7649-1-1.html

  • 问题反馈及更多常见问题

    请访问:http://bbs.vpser.net/search.php使用搜索功能搜索相关关键词。
    或访问:http://bbs.vpser.net/forum-25-1.html发帖提问,请问前请确保已经在论坛http://www.vpser.net搜索过没有相关的解决方法再发帖

Debian 6.0.4安装配置lamp(Apache+MySQL+PHP)

准备篇:
1、配置防火墙,开启80端口、3306端口
说明:debian默认安装是没有开启任何防火墙的,为了服务器的安全,建议大家安装启用防火墙设置,这里推荐使用iptables防火墙。
whereis iptables   #查看系统是否安装防火墙
iptables: /sbin/iptables /usr/share/iptables /usr/share/man/man8/iptables.8.gz  #表示已经安装iptables
apt-get install iptables   #如果默认没有安装,请运行此命令安装防火墙
iptables -L  #查看防火墙配置信息,显示如下:
系统运维 www.osyunwei.com 温馨提醒:qihang01原创内容©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文链接
#####################################################
Chain INPUT (policy ACCEPT)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Chain FORWARD (policy ACCEPT)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Chain OUTPUT (policy ACCEPT)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
nano /etc/iptables.default.rules    #添加以下内容
##################################################################################################
*filter
# Allows all loopback (lo0) traffic and drop all traffic to 127/8 that doesn’t use lo0
-A INPUT -i lo -j ACCEPT
# Accepts all established inbound connections
-A INPUT -m state –state ESTABLISHED,RELATED -j ACCEPT
# Allows all outbound traffic
# You could modify this to only allow certain traffic
-A OUTPUT -j ACCEPT
# Allows HTTP and MySQLconnections from anywhere (the normal ports for websites)
-A INPUT -p tcp –dport 80 -j ACCEPT
-A INPUT -p tcp –dport 3306 -j ACCEPT
# Allows SSH connections for script kiddies
# THE -dport NUMBER IS THE SAME ONE YOU SET UP IN THE SSHD_CONFIG FILE
-A INPUT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dport 22 -j ACCEPT
# Now you should read up on iptables rules and consider whether ssh access
# for everyone is really desired. Most likely you will only allow access from certain IPs.
# Allow ping
-A INPUT -p icmp -m icmp –icmp-type 8 -j ACCEPT
# log iptables denied calls (access via ‘dmesg’ command)
-A INPUT -m limit –limit 5/min -j LOG –log-prefix “iptables denied: ” –log-level 7
# Reject all other inbound – default deny unless explicitly allowed policy:
-A INPUT -j REJECT
-A FORWARD -j REJECT
COMMIT
##################################################################################################
ctrl+o  #保存
ctrl+x  #退出
系统运维 www.osyunwei.com 温馨提醒:qihang01原创内容©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文链接
备注:80是指web服务器端口、3306是指MySQL数据库链接端口、22是指SSH远程管理端口
iptables-restore < /etc/iptables.default.rules    #使防火墙规则生效
nano  /etc/network/if-pre-up.d/iptables   #创建文件,添加以下内容,使防火墙开机启动
##########################################################
#!/bin/bash
/sbin/iptables-restore </etc/iptables.default.rules
##########################################################
chmod +x  /etc/network/if-pre-up.d/iptables  #添加执行权限
安装篇
一、安装apache
apt-get install apache2    #安装apache,根据提示输入y安装
service apache2 start  #启动apache
service apache2 restart  #重启
apt-get install chkconfig  #安装chkconfig
chkconfig  apache2  on   #开机启动apache
二、安装MySQL
apt-get install  mysql-server   #安装mysql,根据提示输入y安装
安装过程中,会跳出输入root密码的界面
输入2次密码,继续自动安装

系统运维 www.osyunwei.com 温馨提醒:qihang01原创内容©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文链接
service mysql start   #启动
chkconfig mysql on    #开机启动mysql
service mysql restart   #重启
三、安装php
1、apt-get  install php5   #安装php5,根据提示输入y安装
2、安装PHP组件,使PHP支持 MySQL
apt-get install php5-mysql php5-gd libjpeg8-dev php5-imap php5-ldap php5-odbc php*-pear php*-xml php5-xmlrpc  php5-mcrypt  php5-mhash libmcrypt* libmcrypt-dev php-fpdf
/etc/init.d/mysql restart  #重启mysql
/etc/init.d/apache2 restart #重启apache2
ln -s /etc/php5/apache2/php.ini  /etc/php.ini  #把php配置文件链接到系统默认位置
配置篇
一、Apache配置
cp /etc/apache2/apache2.conf  /etc/apache2/apache2.confbak   #备份
nano   /etc/apache2/apache2.conf  #编辑
ServerTokens Prod     #在出现错误页的时候不显示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名称
ServerSignature Off   #在在错误页中不显示apache2的版本
MaxKeepAliveRequests 1000  #修改为1000(默认为100,增加同时连接数)
ctrl+o  #保存
ctrl+x  #退出
nano /etc/apache2/sites-enabled/000-default #编辑
Options MultiViews FollowSymLinks  #不在浏览器上显示树状目录结构
ctrl+o  #保存
ctrl+x  #退出
a2enmod rewrite   #激活apache2伪静态模块mod rewrite
系统运维 www.osyunwei.com 温馨提醒:qihang01原创内容©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文链接
二、配置php
nano  /etc/php5/apache2/php.ini   #编辑
date.timezone = PRC     #在946行 把前面的分号去掉,改为date.timezone = PRC
disable_functions = passthru,exec,system,chroot,scandir,chgrp,chown,shell_exec,proc_open,proc_get_status,ini_alter,ini_alter,ini_restore,dl,openlog,syslog,readlink,symlink,popepassthru,stream_socket_server,escapeshellcmd,dll,popen,disk_free_space,checkdnsrr,checkdnsrr,getservbyname,getservbyport,disk_total_space,posix_ctermid,posix_get_last_error,posix_getcwd, posix_getegid,posix_geteuid,posix_getgid, posix_getgrgid,posix_getgrnam,posix_getgroups,posix_getlogin,posix_getpgid,posix_getpgrp,posix_getpid, posix_getppid,posix_getpwnam,posix_getpwuid, posix_getrlimit, posix_getsid,posix_getuid,posix_isatty, posix_kill,posix_mkfifo,posix_setegid,posix_seteuid,posix_setgid, posix_setpgid,posix_setsid,posix_setuid,posix_strerror,posix_times,posix_ttyname,posix_uname
#在386行 列出PHP可以禁用的函数,如果某些程序需要用到这个函数,可以删除,取消禁用。
expose_php = Off        #在432行 禁止显示php版本的信息
magic_quotes_gpc = On   #在745行 打开magic_quotes_gpc来防止SQL注入
open_basedir = .:/tmp/  #在380行,设置表示允许访问当前目录(即PHP脚本文件所在之目录)和/tmp/目录,可以防止php木马跨站,如果改了之后安装程序有问题,可注销此行,或者直接写上程序目录路径/var/www/www.osyunwei.com/:/tmp/
ctrl+o  #保存
ctrl+x  #退出
测试篇
cd /var/www  #进入默认站点目录
nano index.php   #新建测试文件
<?php
phpinfo();
?>
ctrl+o  #保存
ctrl+x  #退出
chown www-data.www-data -R  /var/www   #添加目录所有者
chmod 700  -R  /var/www  #设置目录权限
在客户端浏览器输入服务器IP地址,可以看到相关的配置信息!
备注:
apache2默认站点目录是:/var/www
权限设置:chown www-data.www-data -R  /var/www
apache2虚拟主机配置文件:/etc/apache2/sites-enabled/000-default   #虚拟主机配置文件
MySQL数据库目录是:/var/lib/mysql
权限设置:chown mysql.mysql -R  /var/lib/mysql

wdOS1.0发布了(集成lamp,lnmp,lnamp,wdcp安装ISO下载)出自wdlinux.cn

经过半个多月的测试再测试,wdos终于和大家见面了,不过目前还只有32位版本,64位版本,将在后续发布

一 简介
1 wdOS-1.0是一个基于CentOS 5.8版本精简优化过的Linux服务器系统
并集成nginx,apache,php,mysql等web应用环境及wdcp管理系统
装好系统,就可以通后台管理服务器和网站,FTP,数据库等
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稳定,易用
lamp,lnmp,lnamp可自由切换
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更多wdOS介绍可看: http://www.wdos.net

2 wdOS的前身是wdlinux精简定制版本,针对web服务器应用而精简优化的Linux系统,安装简单,快速,易使用, 极大方便不熟悉或常需安装系统(如IDC机房)的朋友或站长
更多wdlinux精简定制版介绍可看
http://www.wdlinux.cn/bbs/thread-262-1-1.html

3 WdOS与其它Linux,有什么区别?是否稳定和安全?
A 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因为wdOS是在CentOS基础上做的精简和优化,并未修改过内核代码等,所以,无需担心此问题,如果确实要担心,那应该问,Linux是否稳定或安全?这个问题,我想不用回答,因为互联网上有太多的Linux应用服务器,包括那些互联网巨头,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B 但也还是有一些区别,那就是经过定制和优化,同时编译好web应用环境,以及wdcp管理系统,让你安装好系统,就可以发布网站,同时能过后台管理服务器和网站,数据库,FTP等
C 同时,也可以选择最小安装,那就是不安装web环境及wdcp,就是一个最小的系统,然后你可能在此基础上,安装其它你需要的应用

二 什么要用wdOS?
1 安装简单,快速,去掉了安装过程中不必要的烦锁操作和不必要的选择
2 可选安装集成web环境,如lamp,lnmp,lnamp,并可相互自由切换使用
3 可选安装集成wdcp管理系统,可方便管理服务器和站点,数据库,FTP等
4 小巧,整个ISO文件就600M左右,快载快速,也可方便刻录光盘
5 安全,稳定,高效

部分截图
安装启动
wdos10_001.png

这里有4个可选安装,不选的话是默认安装1,本例选择2

1 是全自动安装,整个安装过程,都不需要操作,直到安装完成,并且会自动安装web应用环境及wdcp管理系统
安装后管理用户密码是
用户名:root
密 码:wdlinux.cn
此选项可用于虚拟机安装测试,实体机安装测试,不懂或不熟分区的新手

2 和1一样,除了要手动设置系统的分区,IP地址,root密码等,其它一样
此选项可用想自定义分区的用户,注意,lanmp及wdcp都是安装在/www分区的,所以要分够该分区的大小,如果网站不放该分区下,可以分10-50G不等,如果网站也放该分区,则尽可能大就行

3最小安装,也就是只安装基础系统,不安装web环境及wdcp管理系统,自动分区,需设置IP地址,root密码等
此选项可用于只安装系统,再安装其它应用,但又不想自己分区的

4 和3一样,只是分区是手动设置,其它一样
此选项可用于只安装系统,再安装其它应用,同时对分区有要求或想自定义分区的

安装教程
wdos10_002.png
详细安装教程可看
http://www.wdlinux.cn/doc/wdos/wdOS-1.0-i386_install.doc

下载地址
http://dl.wdlinux.cn:5180/wdos/iso/wdOS-1.0-i386.iso
http://dl.wdlinux.cn:5180/wdos/iso/wdOS_md5sum.txt

百度最新算法和收录规则[转]

百度大调整后对关键词排名前后的原则:
1、百度排名次序由原来的每星期调整1次排名,到现在1天都有可能3-4次的排名调整。
2、百度进一步提高了自身产品关键字排名的顺序,包括百度百科、百度地图、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等属于百度自己的产品。还有就是和百度自己合作的网站权重也提高了。
3、百度对信息比较真实的网站排名会靠前点。公司性质的网站要比个人性质的网站排名更有优势;对于一些垃圾站点,抄袭网站、模仿网站一律不给于排名。

百度大调整后的最新收录规则:
1、百度对新站的收录时间简短,从以前的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简短到现在的一到两周。
2、新的站点,几乎不是多需要去注重外部连接数量及质量了,只需要你尽量做好站内内容的质量和经常更新即可。
3、百度网页的大更新是以前的星期三更新,更改为星期四更新。

百度对网站排名的降权原则:
1、网站有弹窗广告这样的站点,百度给以降权处理;
2、参与AD联盟站点的给以适当降权;
3、网站页面、站点里面有大量JS代码内容的给于适当降权处理;
4、导出的单向连接过多,给于降权处理;针对heilian及连接买卖的站点;
5、友情连接过多的站点,或者是不雅站点友情链接网站的,给于降权处理。

从网站外链权重来分析:
1、博客评论和论坛签名百度现在已经不给予外链权重;
2、对大型门户网站的外链权重有一定的加强,对门户网站的外链权重算法也做出了调整。

百度排名算法:
从百度枢纽字排名对网站收录方面来看
1、收录周期缩短,特别是新站,收录已经从以前的一个月缩短到一周左右的时间。
2、网站收录收录页面有所增加。
3、新站收录几乎不需要有什么外部链接,只要有内容就行了。
4、更新时间:天天更新是7-9点下午5-6点,晚上10-12点;周三大更新,调整为每周四大概凌晨4点更新。每月大更新的时间是11号和26号,特别是26号,更新幅度最大,K站也是最多的。企业站内容较少的话,建议每周四前更新一下内容,内容多的话,最好是天天更新3篇。

从百度对枢纽词排名方面看
1、百度进一步对自己产品枢纽词排名次序加强,百度自己的产品主要有百度知道、贴吧、百科等。
2、百度赋予了自己合作伙伴很好的枢纽词排名。
3、百度排名次序调整后周期缩短,原来一个星期进行一次排名,现在是一天三四次的排名顺序调整。
4、百度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网络排名位置也有所变化,例如湖南与广东;长沙与深圳;电信与网通等排名位置都不一样。
5、公司网站排名较之个人网站排名有优先权。这可能是百度对清理网站低俗内容专项的一种举措,又或者是百度对个人站不放心的缘故所致…!
6、百度认为是垃圾站的排名也不好。由于有个别网站为了省时、省事、省心,就使用了相同的模板,结果百度调整之后,百度流量就基本上缺失。以至于有些站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流量。
7、权重高网站要比权重低的网站好很多。纵观站长网,在这次调整中不但没有泛起枢纽词排名降低,相反得到了晋升。这可能就是站长日精于勤的缘故吧。
8、百度对搜素引擎的人工干涉进一步加强。如果你的网站关键词排名很高,而内容简单,无更新。虽然从百度过去的流量很大,如果百度就有可能通过人工干涉干与,给你网站枢纽词降权甚至百度收录中剔除去。

百度算法调整后的新规则:百度加强了站点用户体验提升,对用户体验不好的站点进行了降权。

1、百度把新站收录审核时间变短,出现2-3天内就可以收录。
(1)未来日期都会出现在收录结果中,百度为了搜索结果更加准确,引用了文章中出现的日期,不过没有进行当天日期的比较处理。
(2)百度最近一天收录结果不准确。
(3)当天首页快照,网站能有当天的首页快照,当天快照,原来只有谷歌才有,百度改进算法中在学习谷歌的。

2、百度调整了对站点重复的SPAM内容站点降权。百度对于网站的原创性要求更高,层次等级很明显的得到了改进。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表文章,但文章标题百度更新收录规则和内容一定要百度下搜索不到的,然后在去各大论坛发表一样的。过一会再去百度下搜索看,只要是原创的基本上能排在第一位。另有一些网络营销专业人士认为,百度算法调整过后,对新站的亲爱程度比原来有所增强。

3、对门户站的权重比较看重,这是算法调整最直接得表现。追踪一些关键词可以看到的一个普遍现象:排名前两名大部分依然是独立站点,从第三名起都是门户页面,直到第二页开始恢复独立站。

4、百度针对论坛和博客站点导入链接降权,论坛签名已经对百度失去效应了。

5、百度重点提升了自身产品百科、贴吧、知道、词典、有啊、经验、文库等相关内容页面的权重,现在百度这些产品的内容在第一页都有体现,特别是百度百科和百度文库。
(1)利用百度百科可编辑性,我们在相关的百度百科内容里面加入隐含的有关我们网站的信息,在扩展阅读里面植入网址。网络营销顾问建议:熟悉百度百科的最新习性,以便提高成功编辑的概率。
(2)百度图片的权重较低于百度百科,但是相对门户站来说是同等地位的。我们利用自身网站的图片量大的优势,站内图片加上水印和为每个图片加上ALT属性。
(3)百度文库最近在受到整个文学界的讨伐,有可能会停运,最新进展还有待观察,所以文库慎用。

[转]中国历史-中国年代表

中国年代表: ­

盘古氏、三王五帝……? ­

夏: 约公元前2100—-1600年 约500年 ­

商: 约公元前1600—-1028年 约550年以上 ­

周: 约公元前1027—-256年 共772年 ­

西周 公元前1027—-771年 共257年 ­

东周 公元前770—-475年 共295年 ­

春秋 公元前770—-256年 共295年 ­

战国 公元前475—-221年 共254年 ­

秦: 公元前221—-206年 共 15年 (221 庚辰 秦灭齐,统一全国 ) ­

汉: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共426年 ­

西汉 公元前206—-公元8年 共214年 (公元元年,为西汉平帝时期) ­

新莽 公元9—-25年 共 15 年 ­

东汉 公元25—-220年 共 196 年 ­

三国: 公元220—-280年 共 60 年 ­

魏 公元220—-265年 共 46 年 ­

蜀 公元221—-263年 共 43 年 ­

吴 公元222—-280年 共 59 年 ­

晋: 公元265—-420年 共156年 ­

西晋 公元265—-317年 共 53 年 ­

东晋 公元317—-420年 共104年 ­

南北朝: 公元420—-589年 共170年 ­

南朝 公元420—-589年 共170年 ­

宋 公元420—-479年 共 60 年 ­

齐 公元479—-502年 共 24 年 ­

粱 公元502—-557年 共 56 年 ­

陈 公元557—-589年 共 33 年 ­

后梁 公元555—-587年 共 33 年 ­

北朝 公元386—-581年 共196年 ­

北魏 公元386—-534年 共149年 ­

东魏 公元534—-550年 共 17 年 ­

西魏 公元535—-556年 共 22 年 ­

北齐 公元550—-577年 共 28 年 ­

北周 公元557—-581年 共 25 年 ­

隋: 公元581—-618年 共 37 年 ­

唐: 公元618—-907年 共290年 ­

武周 公元684—-705年 共 21 年 ­

五代: 公元907—-960年 共 54 年 ­

后梁 公元907—-923年 共 17 年 ­

后唐 公元923—-936年 共 14 年 ­

后晋 公元936—-946年 共 11 年 ­

后汉 公元947—-950年 共 4 年 ­

后周 公元951—-960年 共 10 年 ­

宋: 公元960—-1279年 共320年 ­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共168年 ­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 共152年 ­

契丹.辽 公元907—-1211年 共305年 ­

契丹 公元907—-947年 共 41 年 ­

辽 公元947—-1211年 共265年 ­

西辽 公元1124—-1211年 共 88 年 ­

金 公元1115—-1234年 共120年 ­

蒙古.元 公元1206—-1368年 共163年 ­

蒙古 公元1206—-1271年 共 66 年 ­

元: 公元1271—-1368年 共 98 年 ­

明: 公元1368—-1644年 共276年 ­

洪武 公元1368—-1399年 共31年 ­

建文 公元1399—-1403年 共 4 年 ­

永乐 公元1403—-1425年 共22年 ­

洪熙 公元1425—-1426年 共 1 年 ­

宣德 公元1426—-1436年 共10年 ­

正统 公元1436—-1450年 共14年 ­

景泰 公元1450—-1457年 共 7 年 ­

天顺 公元1457—-1465年 共 8 年 ­

成化 公元1465—-1488年 共23年 ­

弘治 公元1488—-1506年 共18年 ­

正德 公元1506—-1522年 共16年 ­

嘉靖 公元1522—-1567年 共45年 ­

隆庆 公元1567—-1573年 共 6 年 ­

万历 公元1573—-1620年 共48年 ­

泰昌 公元1620—-1621年 共 1 年 ­

天启 公元1621—-1628年 共 7 年 ­

崇祯 公元1628—-1644年 共17年 ­

清: 公元1644—-1911年 共267年 ­

顺治 公元1644—-1662年 共18年 ­

康熙 公元1662—-1723年 共61年 ­

雍正 公元1723—-1736年 共13年 ­

乾隆 公元1736—-1796年 共60年 ­

嘉庆 公元1796—-1821年 共25年 ­

道光 公元1821—-1851年 共30年 ­

咸丰 公元1851—-1862年 共11年 ­

同治 公元1862—-1875年 共13年 ­

光绪 公元1875—-1908年 共34年 ­

宣统 公元1908—-1911年 共 3 年 ­

中华民国 公元1911—-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元1949年

 

 

《市售显卡规格参数大全》2012.07.30更新(转自中关村论坛)

2012.07.30
增加GTX470 480规格(主要是二手交易选购参考),取消未发布的GTX 660TI660大致规格。(烟雾弹过多)
修正部分OpenGL版本注释,搜集对照玩家实际显卡小参,修复网络上广泛传播的部分型号一些错误参数。(我还是很给力的)
注意Galaxy GTS450SE这个变态型号,144SP,不是192SP的。按照架构推算应属于144SP 24ROP 192Bit的……搭配1024M/128Bit显存得来,但是否用另外芯片改造也是无法确定的事情。
总之要小心,拼死打不过正牌GTS450。